课件编号4990652

《孔乙己》【教案+课件】(27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9784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孔乙己,教案,课件,27张,PPT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孔乙己》这篇小说篇幅精炼而意义深刻, 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教学的点比较多, 所以选取教学重点很有必要。鲁迅小说教学重点不在情节, 在细节、在关系, 基于这样的考虑, 在教学中应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 抓住关键句以勾联起有关内容。但本课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笔者还是打算从情节入手,来初步感知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在后面的课程中来重点探究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与背景; 2、了解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3、品味小说语言,掌握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以小说的三要素为契点去分析文章; 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小说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 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概括文中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初步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孔乙己图片 这是鲁迅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大家知道是谁吗? 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孔乙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是这样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的“小人物”,那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写这样一个小人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来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由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植入人物形象,自然引出新课。 二、自主预习 1、作者资料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 散文诗《野草》等。 2、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 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这是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3、知识链接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字词积累 (1)认识词语 舀 蘸 阔绰 笔砚 附和 惋惜 不屑置辩 (2)词语释义 短衣帮:指穷苦劳动者。他们通常穿短装而不穿长衫。 大抵:大都。 荐头:旧社会以介绍佣工为业的人,也泛指介绍职业的人。 声气:这里指态度。 君子固穷:道德修养高的人能够安守穷困。固,安守。语出《论语,卫灵公》。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课外资料,提前走进课文,感知课文。逐步使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的习惯,生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朗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找出自己喜欢的孔乙己形象读一读。 3、欣赏孔乙己电影。 【设计意图】通过速读,迅速了解课文内容,寻找人物形象;通过观看视频,对课文人物形象直观剖析。 四、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3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介绍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第4~13段):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性格。(开端和发展) 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高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