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92188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日期:2024-05-0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256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课稿
  • cover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我的说课将紧紧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说教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前面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的有机延伸,也将为后面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教材,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概念、方向、周期。 知道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一般特点(方向、周期)。 学会通过读图、演示、观察等方法分析地球的运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 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根据高中生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我讲把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作为本节课教学难点。 在重点和难点确立的基础上,要在教学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第二部分,说教法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讲采用图导图练法,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激情。 第三部分,说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单项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互相合作、探究等方法构建能力的过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将从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巩固小节、布置作业四方面来安排教学活动,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我首先引入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提出问题: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能日行八万里呢?抓住学生心理,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导入新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向学生展示地区自转示意图,让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联系实际生活,这样我们就可以的出一下三个结论: 1.什么是自转? 即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方向 即自西向东 3.自转周期 即23小时56分4秒,即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一 个恒星日。 在讲授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是,我会重点强调如果我们从太空中看地球,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展示相关示意图。 在定性的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定后,我将带领学生通过一些定量的计算来了解地球的自转, 此时我将引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 单位时间内旋转的弧长即线速度 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即角速度。 接下来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角速度的概念自己来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计算完后,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全球相等,皆约为15 °/每小时。极点为零。 在计算完角速度后我将会通过弧长公式l = nπ r/180,来为学生推导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公式15/180*πR*cos(纬度数),在给出数据R为赤道半径约为6378km,让学生自己计算地球自时,赤道上、南北纬30度上、南北纬60度上极地上的线速度的,在计算结果出来过后,我们就可以解决之前的问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即是指赤道上的线速度。 在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前,我首先向学生展示晨昏线示意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