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92262

2019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课件:微专题30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68张)

日期:2024-05-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2025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9,专题,68张,治理,问题,生态
  • cover
课件68张PPT。微专题30 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技术)知识整合内容索引考向把握针对训练知识整合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1)自然原因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冬春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原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3)荒漠化的防治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加试级拓展延伸】 其他类型的荒漠化 (1)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石漠化 自然原因:地表物质疏松,植被稀少,山石裸露,石多土少,土层很薄;地形破碎,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人口快速增长增加对土地的压力,导致乱垦坡地、砍伐森林和超载放牧等。 石漠化的危害: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可耕地面积减小,旱涝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加,冲断桥梁,毁坏水利工程,加剧人畜饮水困难。(2)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①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过程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干旱时节尤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土壤疏松,土壤水分容易蒸发;地势低平,低洼地易积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水容易从土壤空隙中蒸发,致使土壤中盐分向地表集聚;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使盐类物质留于地表,造成土壤盐碱化。②华北平原与西北内陆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异同2.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 (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入手。 ①自然原因 湿地面积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沼,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②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如下表所示:(2)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①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②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b、c级知识归纳】 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侧重目的不同。举例如下:3.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成因的综合分析 ①自然条件②人为因素: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b级特别提醒】 水土流失的本质是流水侵蚀。人类不合理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水土流失危害的整体性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图所示:(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①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②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③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的手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考向把握例1 (2018·4月浙江选考)右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