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01737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446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语文,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
  • cover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1.教具:PPT课件(有关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地录像资料、将这三首诗制作成幻灯片、背景音乐。) 2.学具:学生搜集资料。 【授课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领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望天门山》《山行》这两首诗,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细读课文,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 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PPT出示《望天门山》这首诗。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订正字音:斜 、生 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PPT出示: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1:作者杜牧最喜欢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小结: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