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1378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猫课件(14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5660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14张,课件,26课,单元,第六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26课 课题:《猫》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写三次养猫,一次比一次详细。第三只猫是文章的重点。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同;三次养猫的情趣不同,失去之后的心情也不同。作者通过一些特殊的句子表现了这些不同,使得文章既有生活情趣,又含人生哲理。 2.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污涩 红绫 怂 恿 怅然 蜷伏 妄下断语,并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文章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及变化。 (3)、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获得教育。 3.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文章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及变化。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小说很感兴趣,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曾有过被人冤枉或者“妄下断语”的类似经历,所以,对文章的主旨不难理解。 1.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掌握本课字词;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语文阅读训练,也已经具备一些感知、赏析、发现、交流的能力。 2.在通过品读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上存在问题,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污涩 红绫 怂 恿 怅然 蜷伏 妄下断语,并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2、通过发现文章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3、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获得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导入:欣赏几幅图片 喜欢吗?说一说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的《猫》 二、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掌握字词 准确读出词语的读音 【学生活动二】复述故事 要求: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几个方面复述三只猫的故事 【学生活动三】比较情感 要求:作者养了三只猫,他们的结局都是失踪或死亡,但是,在它们亡失后,作者的感受是否一样呢? 1、划出文中三只猫失踪或死亡后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师过渡语:从这些感受中,你发现了什么? 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 (难受程度越来越深。为什么我“更难过的多。”) 【设计意图】活动一、二、三为达成教学目标1、2 三、交流探究 关于芙蓉鸟事件 【学生活动四】今日开庭 案件名称:芙蓉鸟事件 被告:第三只猫 原告:“我”(作者) 证词:1、2、3 辩护人: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比较1:我很愤怒,说道:“可能是猫。” 假如芙蓉鸟事件发生在第2只猫身上,我会怎么说? 预设: 比较2我很愤怒,说道:“怎么可能是猫呢!” 比较3我说道:“算了吧,吃了就吃了吧,再买一只鸟就是了。” 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会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活动四为达成教学目标2“通过发现文章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 四、综合建模: 【学生活动五】 1、展开想象,描写猫遭毒打后的情形。 2、也可以给它写一段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3、补充史怀哲、巴尔扎克的两段文字。 【设计意图】此活动目的在于将学生的感悟进行内化,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想象能力,升华了学生的感悟。 【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