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知多少? 画科/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用色方面:水墨画、设色画 画家阶层: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 文房四宝 “中国画”,或称“国画”, 是 20 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 第8课 笔墨丹青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本课结构】 民间风情(风俗画)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起源: 发展: 繁荣: 小结: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文人画) 展厅一:远古展厅 展厅二:魏晋展厅 展厅三:大唐展厅 展厅四:两宋展厅 展厅五:明清展厅 二、参观留感 一、展厅参观: 新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集体生活,自然崇拜) 陶画 集体舞蹈图 地画 双人图 壁画 东巴舞 观察上面三幅图画,体现了原始社会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自然、生动、质朴而又不失浪漫 远古展区1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东汉 门楣画像石 战国至秦汉—社会变革、国家一统 色彩艳丽,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远古展区2 战国的毛笔帛画 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 《龙凤人物图》帛画的姊妹篇,但《人物御龙图》在绘画技巧上比前者更趋成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视“龙”为神物。是通天地之灵物,它可以载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这虽是一种虚幻,但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幅帛画反映出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游或乘龙升天的愿望。 汉代的帛画,也同样想象 丰富、大胆夸张。 马王堆汉墓 帛画《升天图》 《升天图》局部 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顾恺之,东晋无锡人,是宗教壁画家和人物肖像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美誉。是中国画史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开创之作。作品以形写神,惟妙惟肖,眉目传情,活脱真人。 魏晋展厅(文人画展区)——— 社会动荡、士人群体、文化多元(佛道流行) 魏晋画祖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局部)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 该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画中人物酥胸长裙,体态丰满,一派宫廷生活的闲情逸致。 盛唐雍荣华贵 大唐展厅(文人画展区)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唐宫仕女图 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 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 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 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局部) 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两宋展厅(文人画展区) 北宋与南宋的文人山水画风格有何不同?和时代有何关系?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的画风含蓄深沉,气势更为宏大。如《千里江山图》展示祖国锦绣山河的神奇美丽。全图长12米,画面视野开阔,境界幽深,色调爽秀明快,展卷观赏,路转峰回,美不胜收,令人有壮游千里之感。 1、北宋的阳刚豪迈———国家统一 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夏圭《钱塘秋潮图》 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像马远、夏圭作画往往把景物放在一边,被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他们的画作被称为“残山剩水”。 2、南宋的残山剩水———偏安江南 两宋展厅(文人画展区) 北宋与南宋的文人山水画风格有何不同?和时代有何关系? 北宋:国家统———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南宋:偏安江南———构图不对称、残山剩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