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47556

22 出师表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028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2出,师表,教案
  • cover
22 出师表 上课素材 教学方法指导 本文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布满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导法、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朗读录音,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学生答:《蜀相》,诸葛亮)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背景链接 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2.生难字词 (1)字音 殂(cú)  弘(hóng) 陟(zhì) 妄自菲薄(fěi bó) 裨(bì) 阙(quē) 苟(gǒu) 臧否(zānɡ pǐ) 猥(wěi) 夙(sù) 驽(nú) 攘(rǎng) 咎(jiù) 诹(zōu) 祎(yī) 咨(zī) 颓(tuí) 以遗陛下(wèi) 长史(zhǎnɡ) 行阵和睦(hánɡ) 性行淑均(xíng)  以塞忠谏之路(sè) (2)词义 【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盖】句首语气词。 【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昭示,显示。 【刑】罚。 【臧否】赞扬和批评。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朗读成诵。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第1段提出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作者在第2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交流点拨】严明赏罚。 3.第3段提出对后主亲贤的建议是什么?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交流点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交流点拨】“亲贤臣,远小人”。 5.文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什么? 【交流点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又为何在文中多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