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56204

考点35: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复习课件) (33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社会思品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76436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考点,意义,33张,课件,复习,内容
  • cover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2019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品系列 考点35: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b) 历史与社会九下P45—50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时间: 1978年12月。 2.内容: 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意义: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图6-26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图6-27 邓小平在会上作报告 资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最终完成了从 “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墨守成规到改革开放的三个转变。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思想 路线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政治 路线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组织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伟大 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 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 文革:“阶级斗争为纲”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 比较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时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主要开创者 毛泽东 邓小平 特点 农村包围城市 实行改革开放 历史任务 反帝反封建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要成果 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取得了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变 巨变 人物 意义 第一次 辛亥革命 孙中山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第二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毛泽东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第三次 改革开放 邓小平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影响:①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②滋长了“左”倾情绪。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了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也是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④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十一届 三中全会 七届二中全会 八七会议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由乡村转到城市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由城市转 到乡村 大革命失败陷入低潮 党的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会议 背景 内容 意义 中国近现代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转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