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060032

第12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学案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6140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2课,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学案
  • cover
第12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日期:_____ 班级:_____ 组名:_____ 姓名:_____ 评价:____ 学习目标:知道苏联模式的推广;了解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学习重点:赫鲁晓夫改革 学习难点: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基础部分】 ◆回忆旧知 1.列宁领导的_____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_____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2.1936年苏联颁布了_____,这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这种模式的特点是_____。 3.二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实行_____政策,形成了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_____。 ◆学习新知 一、苏联模式的推广 1.推广二战后,苏联模式在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广。东欧: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和越南。 2.影响:(1)取得一定成就;(2)也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 3.东欧各国改革 (1)匈牙利改革--比较有特色 结果:发展了经济,稳定了政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东欧其他国家改革的结果:失败 (3)失败的原因:未能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开始) (1)改革重点:农业 (2)措施:农业上: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投资,开垦荒地。政治上:反对个人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3)结果:取得了一些成果,最终失败。 (4)失败的根本原因:未能根本突破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开始) (1)措施: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调整。 (2)结果 积极方面: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一些变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加强。 消极方面:70年代后经济呈下降趋势,国家陷入困境。 (3)缺点: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启示 (1)改革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2)改革要关注民生;(3)改革不能急于求成。 【要点部分】 阅读钱其琛就“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问题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的谈话,回答问题。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请回答:结合材料,思考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课堂检测】 1.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2.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 B.增加农业投资,开垦荒地 C.反对个人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D.改革一党制,实行多党制 3.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政治体制 4.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 5.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 A.日本的明治维新 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C.俄国的1861年改革 D.中国的戊戌变法 6.结合本课所学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指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改革是在斯大林模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B.改革中曾大规模开垦荒地 C.改革开始时曾提出反对个人崇拜 D.改革摆脱了斯大林模式 7.“赫鲁晓夫先生,你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