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080725

《最苦与最乐》【教案+课件】 (17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8524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最苦与最乐,教案,课件,17张,ppt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梁启超的这篇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词汇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联系实际,畅谈对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 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多用排比修辞的语言特点; 理解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梁启超及其作品的资料,下发给学生; 2.阅读相关鉴赏文章,制作相关课件;布置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依据这个言论,我们是否可以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没有理想!”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2.揭示目标:(略) 3. 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设计意图】学生可结合历史课的学习,介绍康梁变法。不怕语文课有历史内容,文史哲不分家。课堂上哪里有故事,哪里就有兴趣与热情。 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xiè) 监督(dū) 2.积累下列词语: ①监督②排解③达观④心安理得⑤死而后已⑥如释重负 ⑦悲天悯人⑧海阔天空⑨仁人志士⑩任重而道远 【设计意图】词语中的重点字词需要解释,要求学生笔记记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先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 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而不能_____。 3.根据答案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设计意图】用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较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要语句,以及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