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10517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一课时(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日期:2024-06-1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781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物质,课时,邮市,高邮市,州市,江苏省
  • cover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学科:化学       班级:     日期:8月28日      教者:杨艳 课题: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课时数:3类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 2、 能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的发现史。 教学重点: 1、两个活动探究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科学探究空气的成分。 教具准备: “捕捉”空气的实验、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生命就难以存在。目前你知道空气里有些什么? 学生思考。 提问:1.在我们周围有什么你看不见的物质,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回忆前面同步导学上的作业: 1、将一只空的杯子倒扣入水盆中,水不能完全进入杯子。 2、在一只空的杯子上扎一只瘪的气球,放入热水中。 提问: 当我们拿着一只集气瓶,盖上玻璃片,空气就被我们捕捉到了。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将我们捕捉到的空气转移到另一只集气瓶中呢? 学生观察教科书P28 活动与探究。 学生做实验。 思考: 1、 该装置的气密性应如何检验?为什么要检验? 2、 该实验能把空气从一个瓶中转移到另一个瓶中,说明空气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1、关键是形成密闭的装置,形成压强差。补充多种装置。 2、说明空气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空气成分的探究。 1、 化学史。 学生自学教科书P27-28 拓展视野部分。 思考:从中你有什么启发? 2、 提问:空气不是单一的成分,那其中各物质各占多少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装置按课本P26—27步骤进行实验 [注意]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2)实验现象: a.点燃红磷后,打开止水夹前观察到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 b.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白烟消失,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c.等反应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发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剩余的气体基本上都是氮气了。 (3)化学原理: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4)思考问题: ①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②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磷,而不用木炭? 答:木炭燃烧生成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烧杯中的水就无法进入集气瓶。 ③如果还是要利用木炭燃烧来完成实验,我们该怎样改进? 答:我们可以将烧杯中的水改为澄清石灰水或者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气体压强同样也减少。 ④某同学进行该实验中,发现实验结果进入集气瓶中液体体积远不足1/5,为什么?如果进入集气瓶的液体的体积大于1/5呢? (5)拓展延伸。 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还有其他的方案吗? 引导学生学习空气的成分。 1、空气的成分-阅读课本 2、空气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提问: 为什么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会保持相对恒定呢? 答:学生根据基础知识思考,有多种答案。教师归纳总结。 概念教学: 描述空气。 混合物 纯净物 让学生举一些混合物、纯净物的例子。 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练习: (1)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还未烧开时就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