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20486

化学:2.1《胶体》教案(旧人教版选修)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62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化学,胶体,教案,人教,选修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胶体 一、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1、 陈述性知识目标: 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并能运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2、 策略性知识: 实验———自主探究策略 3、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与训练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任务分析: 1、 确定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 (1) 学生已掌握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2) 已学过光学、电学等物理知识; (3) 具有一定的实验、观察、假设、分析、推理等能力。 2、使能目标 (1) 陈述性知识目标:掌握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以及凝胶等概念 (2) 智慧技能目标:能运用化学实验来制豆腐花,形成化学原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科学理念;同时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环节 问题 假设 验证 结论 应用 五、教学媒体 实验,多媒体课件 六、重点与难点 重点:胶体的性质 难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假设———验证的实践 七、教学过程: 师: 上节课我们已通过实验制得Fe(OH)3胶体 呈现: 现有两种液体,一种是胶体,一种是溶液,你能否从外观上加以区别? 生回答:不能,两者都不分层,都是均一稳定的 师追问:胶体有无特殊的性质可用来区别于溶液呢?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提供素材:桌面上有两瓶液体:一瓶是Fe(OH)3胶体,一瓶是溶液,桌上有一个手电和一张黑 的纸,黑纸的作用是作底衬 生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师讲述:此实验是由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的,故称为丁达尔现象 组织学生探究:为什么胶体在光照下有光亮的通路而溶液没有? 学生:搜索记忆库的知识,胶体与溶液的最大区别是微粒直径的大小;手电筒会发光,光照到物体上会反射、折射和散射现象(联系物理知识) 学生顿悟:能用刚才的思维来解释丁达尔现象 师问:能否举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实列呢?(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举例: 如光线透过枝叶繁茂的树林,看到光线的通路; 光线透过窗户上的小孔,看到通路; 晚上驾驶员车灯一照形成光束等; 过渡: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恰当,当我们分不清哪个是溶液哪个是胶体时,最简便的检验方法是光照。胶体除了具有丁达尔现象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显示: 师讲:通电之前,Fe(OH)3胶体呈均一稳定的红褐色液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通电后的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通直流电后,阴极区域颜色变深,阳极区域颜色变浅 师:回答得很好,如何解释上述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 师提示:充分运用已有的物理化学知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均一的颜色变得有深浅,说明溶液的浓度发生了变化。在阴极区域颜色变深,说明胶体微粒浓度变大,浓度变大说明胶体的微粒发生移动。而在通电的情况下 ,胶粒移动说明是带电的,根据物理知识,阳离子向负极移动,证明Fe(OH)3胶粒是带正电的。 师评价:整个探究的推理思维非常严密,滴水不漏。 确实,Fe(OH)3胶体微粒是带正电荷的,在通电的情况下移动,胶体的这种性质我们叫电泳。 师: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为什么会带电呢? 学生阅读书本P46/第二段 (巩固、强化)设问:硫化砷胶体放在电场中,结果发现阳极区域附近颜色变深,硫化砷胶粒带什么电荷? 生答 (解决问题)现在我们能否解释胶体和溶液一样具有均一、稳定性?若不通电,胶体长时间放置情况如何?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胶体微粒带电荷,同种胶体微粒带同种电荷,而相同电荷间互相排斥,所以是均一稳定的,长时间放置不会象浊夜一样会沉降 (理论联系实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