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334062

16.1 法律的有效实施 课件(16张ppt )

日期:2025-10-25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2520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6.1,律的,有效,实施,课件,16张
  • cover
课件16张PPT。第16课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有效实施 学习目标: 1.什么是法律实施? 2.怎样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 3.为什么要实施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4. 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性是什么? 5、怎样实施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什么是法律实施?法律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个环节。在法律实施过程中,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群众都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都负有相应职责。 执法特点:1.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这是因为:首先在现代社会为了避免混乱,大量法律的内容是有关各方面社会生活的组织与管理,从经济到政治,从卫生到教育,从公民的出生到公民的死亡,无不需有法可依;其次,根据法治原则,为了防止行政专横,行政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按照立法机关根据民意和理性事先制定的法律来进行。因此,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就是执法的过程,就是代表国家社会机关来管理的过程,社会大众应当服从 。 2.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公职人员。在我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从事全国或本地方行政管理的同时,就是在全国或本地方执法的过程;行政职能部门依法在某一方面进行管理的同时,就是在本部门执行、实施相应的法律的过程。 3.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对社会进行管理,一定的行政机关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行政权是一种国家权力,他既能够改变社会的资源分配,控制城市的人口规模,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民生活,如升学、就业、结婚等。 4.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执行法律既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社会管理的权力,也是它对社会、对民众承担的义务既是权力也是职责。因此,行政机关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应当以积极的行动主动执行法律、履行职责。而不一定需要行政相对人的请求和同意。如果行政机关不主动执法并因此给国家或社会造成损失,就构成失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司法主要职责:负责全国监狱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监督管理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负责全国劳动教养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指导、监督劳动教养的执行工作,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戒毒场所的管理工作。 负责指导监督律师工作、公证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负责港澳的律师担任委托公证人的委托和管理工作。 监督管理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 指导、监督基层司法所建设和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和帮教安置工作。组织实施国家司法考试工作。 指导司法行政系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参与联合国预防犯罪组织和刑事司法领域的交流活动,承办涉港澳台的司法行政事务。 负责司法行政系统枪支、弹药、服装和警车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计划财务工作。 指导、监督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负责司法行政系统的警务管理和警务督察工作,协助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司法厅(局)领导干部。 守法构成要素:守法主要包括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等构成要素。 1.守法主体。守法主体是指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应当遵守法律的主体即一定守法行为的实施者。按照宪法的规定,在我国,守法的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2.守法范围。守法的范围,是指守法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种类。在我国,守法的范围主要是各种制定法,包括我国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法、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