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_____的反应物的_____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相对质量_____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相对质量_____。 答案: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总和 总和 2.在化学反应前后,因为原子的种类_____,原子的数目_____,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答案: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3.为使书写的化学方程式遵守_____定律,要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_____,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_____和_____都相同,这个过程叫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当是配平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_____连接,还要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_____。如果_____中无气体,_____中有气体,在_____的气体符号_____边要注_____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_____,则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的右边要注_____号。 答案:质量守恒 化学计量数 种类 数目 等号条件 反应物 生成物 生成 右 ↑ 沉淀 ↓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即质量守恒)。 X + 2Y====R + 2M 质量之比: 11 9 1.6 g 4.4 gx (1)11/4.4 g = 9/x,x=3.6 g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为:4.4 g+3.6 g-1.6 g=6.4 g Y和M的质量之比是6.4 g∶3.6 g=16∶9。 答案:B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锰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氧气和氯化钾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前氯酸钾的总质量。即氯酸钾的总质量=(B+C)克,二氧化锰的质量=A克-(B+C)克=(A-B-C)克。 答案:B 3.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g。 思路解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共140 g,所以A和B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 g。由于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占其中3份,B占其中4份。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 g÷7×4=80 g。 答案:80 4.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元素(填写元素名称)。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即“三不变”原则:反应前后原子(或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产物中存在C、H两种元素,反应前石蜡中也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至于氧元素,需定量计算后才可确定。 答案:氢 碳 5.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思路解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的相对分子质量。解题时,首先要确定4Y的值,即3×32+4Y=2×102 4Y=2×102-3×32=108 Y=27 答案:27 快乐时光 测谎器 爸爸有一个测谎器,他问德华:“你今天数学成绩如何呢 ” 德华回答道:“A”。测谎器响了! 德华又说:“B”。机器也响了! 德华又改说:“C”。机器又响了! 爸爸很生气地叫道:“我以前都是得A的!” 这时,测谎机却翻倒了!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 A.44克 B.32克 C.22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