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园春秋 第10课 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梨园”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后世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皇帝梨园弟子)。 梨园 梨园春秋 傩———傩仪———傩戏 南戏 产生的原因: 南戏的特点: 京剧(国粹) 杂剧 兴盛 原因 特点: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多种表演形式,戏曲的成熟 京剧: 源头: 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市民娱乐兴起 贴近百姓,揭露黑暗 徽班进京 徽调 融合吸收 起源———傩之舞 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江西萍乡“耍傩神” 江西婺源“舞鬼” 起源———傩之舞 (1)内涵: 原始宗教歌舞,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2)产生原因: 上古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人们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获得丰收和狩猎胜利。 (3)演变: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起源———傩之舞 形成———南戏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剧照 《张协状元》是中国最早的南戏剧本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杀狗记》演出照 《杀狗记》是南戏的传统剧本之一 。 南戏,北宋末年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种较成熟的戏曲形式。 产生背景: 1)、宋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经济繁荣 2)、出现了大型综合娱乐场———瓦舍 形成———南戏 瓦舍 清明上河图 (一)流行区域: 温州 泉州 福州 形成———南戏 (二)南戏的特点: 1)一般由民间艺人或知识分子创作 2)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3)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形成完备戏曲形式。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的场面,生、旦、净、末、丑齐全,脸谱构画生动;笏板、刀、宫扇等道具的运用,鼓、笛、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壁画。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社会地位低下。 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蒙古人 色目人(中亚) “汉人” (中国北方人) “南人” (中国南方人)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 层,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为什么说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元杂剧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于一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代表人物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白朴 《墙头马上》 马致远 《汉宫秋》 郑光祖 《倩女离魂》 王实甫:《西厢记》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关汉卿, 元杂剧代表作家,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元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他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