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60510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6课14课时)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090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 cover
第七单元 24??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复习有关“西湖”的古诗。? 2、查找有关荷花的图片及荷塘的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及《西湖》一课中的相关语句。)? 2、小结过渡:是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留给我们无穷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②指名再读。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②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③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及诗人当时的感受。? ①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给大家介绍介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或在课外读物中见识过的荷花。结合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及美文“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我脚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