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63758

2018年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0次 大小:79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8年,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
  • cover
2018年苏教版语文三上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让我们荡起双桨 1.易错字词: 桨 周 洒 悄 愉 排 倒 尽 推开 倒映 波浪 飘荡 愉快 安排 伙伴 悄悄 轻轻 环绕 2.解释词义: 飘荡:随风飞动;随波漂浮。 凉爽:凉快。 愉快:快意,舒畅。 尽情:尽量由着自己的情感,不加约束。 3.中心思想: “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指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课文描绘了孩子们划船游玩的快乐情景,展示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课外拓展: 歌颂祖国的词语:锦绣河山 山清水秀 名山大川 地大物博 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乐不可支 喜气洋洋 眉开眼笑 悠然自得 第二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 1.易错字词: 兄弟 异乡 重阳 天各一方 情景 佳节 登高 一年一度 2.解释词义: 佳节:美好的节日。 扶老携幼:搀着老人,带着小孩,多指帮助老人,照顾小孩的意思。 兴高采烈:形容精神饱满,兴致高。 远眺:向远处看。 天各一方:彼此相隔遥远,难以相见。 思绪万千:内心的想法非常多。 异乡:他乡。 3.按课文内容填空: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再现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创作过程,表达了诗人王维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 5.课外拓展: 关于思乡的诗句:①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 宋之问 《渡汉江》 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 《静夜思》 第三课 古诗两首 1.易错字词: 振作 振林樾 骑黄牛 蝉虫 2.解释词义: 艇:小船。 莲:莲子(不能解释为莲蓬,莲蓬没有白色的)。 解:明白、懂得。 所见:所看到的景物。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樾:树阴。意欲:心想。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3.中心思想: 《池上》是唐代白居易所作,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 《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和“随园老人”。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骑黄牛”体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传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 4.课外拓展: 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①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练习1 1.学和用: 金秋 烟波 水乡 芦苇 菱藕 荷塘 夕阳 归舟 渔歌 枫叶 灯火 月光 2.读读背背: 远走高飞 背井离乡 兄友弟恭 天各一方 牵肠挂肚 朝思暮想 一日三秋 地久天长 第二单元 第四课 荷花 1.易错字词: 花瓣 饱胀 姿势 衣裳 舞蹈 蜻蜓 翩翩起舞 挨挨挤挤 2.解释词义: 饱胀:形容饱满鼓胀。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挨挨挤挤:挤来挤去,用以形容人多杂乱,有时也有紧凑排列靠近的意思。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