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76018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终南望余雪1 鄂教版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55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终南,望余
  • cover
古诗诵读·《终南望余雪》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感受终南山声如雪光灿烂,气象非凡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大意,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浮”字的妙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检查预习。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冬季了,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雪景的图片,想看看吗?【出示图片】面对这样的美景,谁能吟几句诗来听听? 2。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写雪景的千古绝唱,想看吗?【出示课题】 师:谁来读题?(指名)师:字音读得很准,谁的声音能再洪亮些?(指名)师:齐读诗题。(齐读)【出示古诗】 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把这首诗读一读? 指名读,正音。齐读。(可能需要纠正的音:岭、浮、霁、增)二、知诗人,解诗题,出示学习提纲。 1。回顾学法:在学习之前,谁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平时是怎样学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今天这首古诗。 2.通过课外查阅资料,谁知道这首诗的来历? 3.师:对,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参加考试时写的,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插图和搜集的资料理解诗人在哪里望?望什么?)【其实,诗人是站在长安城向南远望终南山。】 4.诗人望见了怎样的景色?大家别急,我们先来看看自学提纲。 【出示自学提纲,指名读: 1。借助字典和注释等,联系诗句理解字词的意思,如“秀”“浮”“明”“霁”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一读这首古诗,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扣住一个“望”字写景的?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想想“积雪浮云端”的景象,体会“浮”字的妙用。】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纲,读一读、画一画,逐题思考,还可以和同桌交换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三、明诗意,悟诗情1。师: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古诗。(齐读)在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扣住一个“望”字写景的?他望见了怎样的景? 指名(说感受,读句子。)答话方式:诗人写到……   我仿佛看见……【终南阴岭秀】 秀:秀美。山高化完的积雪在山顶。 (启发想象画面,理解“秀”。理解后读。)【积雪浮云端】 浮:未化完的积雪好像浮在白云上(和白云衔接在一起)。 (启发思考:积雪在白云上,说明什么?)指名读诗句,说诗意。 师:终南阴岭是怎样的秀美?谁能想象一下? 指名说,读。 师:想看看这是怎样的景色吗? 【出图:浮云端】 师: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交流。(怎样读感受到很秀美?)师范读。齐读。 师:诗人远望秀美的终南山,他看到了好像浮在云端的皑皑白雪,还看到了山顶的树林。谁能把第三行诗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知道这行诗的意思吗? 【林表明霁色】 林表:树林外表。 霁色:雨雪后初晴景色。 (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木末梢。)指名说诗意。 【配乐,图片】是啊,你看,雪后初晴,那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这是一幅多美的景象啊?谁来读? 指名读。 (评价关注景色的描绘,特别是暮色。)师:我仿佛看到,夕阳西下,暮色已经来临,此时,诗人想到些什么呢? 指名说、读。板书:增暮寒。 师:黄昏已经来临,又是积雪消融的时候,诗人感到城中增添了几分寒意。 我们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齐读。 【出现全诗】 师生接读:诗人站在长安城,远望终南山,他望到———终南阴岭秀,他望到———积雪浮云端,他还望到———林表明霁色,他感受到———城中增暮寒。 四、品味炼字,升华认识。 读完这首诗,你觉得哪些字诗人用得特别好? 对比体会“浮”。 【出示三个句子比较。】和用“入”“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