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81730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15张)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52072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7课,明朝,灭亡,课件,15张
    初中历史《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材分析】 本课(明朝的灭亡)为《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总共分为三个子目: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学情分析】 本课所针对对象为初一学生,其心理特质是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意识明显,有激情易冲动,在教学中应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刚升上中学的初一学生而言,其仍较为缺乏纵向的历史时间意识,知识储备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本课内容与单元的联系、与前后文的联系,为学生架起时间框架,厘清历史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的解读,认识明朝后期统治朝政腐败与社会动荡,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与从材料获取信息的关键能力; 通过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歌谣等,认识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明朝及满清入主中原,培养时空观念等学科素养;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认识并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华民族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客观辩证的原则来看待,从而培养唯物史观以及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及满清入主中原。 ·难点:通过明朝的灭亡认识处理好“君民关系”在国家统治中的重要性,同时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以唐太宗“君,舟也;民,水也”(摘自《贞观政要》)导入,引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核心观念,自然过渡到“明朝中后期是如何处理这对关系的,对于后来明朝的发展又有何影响?”,切入本课课题———明朝的灭亡。 解读文本材料,思考问题。 用所学过的知识提炼本课核心,自然过渡,加强学生印象。 新课 讲授 步骤一: 明朝中后期的统治 师:有明一代历经十六任皇帝,自勤恳勤政的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后,明朝中后期历任皇帝的统治如何? 【漫画图组】明中后期的皇帝们 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认识明中后期的统治情况。 【图组】魏忠贤阉党与东林党 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认识朝政腐败的情况。 观察漫画土族,思考并回答问题: 1、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中央大臣各自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通过漫画图组的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步骤二: 【浑水积酿:朝政腐败引动荡】 过渡:统治者与中央政府不是沉迷享乐便是争权夺利,那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生活情况又如何? 【展示绘画】明《流民图》(局部) 引导学生观察画作,介绍画作背景,通过画中人物形象的解读,感受水墨之下明朝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绝望形状。 总结:此明朝中后期阶级矛盾尖锐。 观看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明中后期因朝政腐败,各地起义纷纷,百姓流离失所。 阅读材料,总结提炼材料信息。 通过形象的绘画作品来解读明朝中后期广大人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绝望形状,认识明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培养从史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与历史解释素养。 步骤三: 过渡:面对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中央政府是否采取积极措施来缓解? 【展示两则材料】 1、《豫变纪略》 2、《陕西通志》卷八六 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朝政腐败加派赋税、天灾大旱激化矛盾———失民心。 【比喻】恶性循环。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情景扮演,从明朝中后期广大百姓的角度出发,思考农民的出路———起义斗争。 让学生从明中后期广大农民百姓的角度出发,身临其境,情境扮演。培养史料实证的意识以及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步骤四: 【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