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86929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27张ppt)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22487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27张,ppt
  • cover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 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温故知新 北京大学的课堂对话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 学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学生:升官发财! 情 境 导 入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1915年 《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 标志: 陈独秀 1915年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 从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代表人物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重要阵地 蔡元培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  宗旨: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实质: 鼓励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旧文化的阵地 人 物 扫 描 1.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孩子还没吃过人罢!救救孩子! ———摘自《狂人日记》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抨击礼教最猛烈:鲁迅 鲁迅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胡适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中有物”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意义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 他固守中国的传统儒家伦理思想,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最好的。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这些人大都是蔡元培校长请来的教师。在当时的北大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透过这幅油画,你能获得怎样的信息?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旧式的人物:辜鸿鸣。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及后来的鲁迅等。在北大的课堂上有新旧文化的交锋。 正因为蔡元培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