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396328

中考语文一轮课内古诗文专题复习测试卷(3)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1151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考,语文,一轮,课内,诗文,专题
  • cover
中考语文一轮课内古诗文专题复习(3)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目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1分) 1.,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2.前不见古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闻到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为木兰做了一副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 ,。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叙述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 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8.《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淡雅的句子是: ,。 二、古诗文阅读(81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47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孟子是我国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8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故不为苟得也( ) (3)贤者能勿丧耳( )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5)一箪食( ) (6)蹴尔而与之( ) (7)乞人不屑( )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点明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2)文章第一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 (3)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本文中也强调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 (4)文章最后一段列举了种种见利忘义的行为,作者最后以警策之语揭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句子是: 。 (5)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 4.在孟子看来有的人会成为“贤者”,为人敬仰,而有的人会被人摒弃,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2分) 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6.“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这种关乎生死之事,为什么饥饿的行人、乞丐不接受呢? (2分)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句中的“是心”指什么“心”?在作者看来,“贤者”指什么样的人? (2分) 8.从古到今无数事例验证“舍生取义”的人可流芳百世,见利忘义之人必遗臭万年,请各举一例。(2分) 9.本文在论证方法上灵活多样,如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事例论证等,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事例论证的作用。(3分) 10.当今社会,人们提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与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3分) 11.对古代圣贤来讲,“道义”最重要,但道义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众多的“义”中,你认为最该坚守,最不能丧失的是哪一种?(3分) 12.孟子指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揭露当时的政治黑暗,批判贪官污吏。他的这指责在今天还有哪些现实意义? (3分) 13.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谈谈由此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乙)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