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ll 第15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课标落实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 目标A—基础: 兴中会,同盟会、广州起义、武昌 起义、民国与约法、清帝退位 目标B—能力: 阅读材料全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 解读《约法》,获取资料信息能力 通过探究,培养评价辛亥革命能力 目标C—感悟: “中山精神” 学案 【批阅反馈】 【组内交流】 【重点突破】 null 革命之酝酿篇 革命之进程篇 革命之反思篇 整体构建 史料一 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1 (1)不是一场意外。辛亥革命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包括: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中国民众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null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陈天华 民族危机深重 阶级矛盾尖锐 null 知识梳理一 革命之酝酿篇 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 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null 知识梳理一 准备工作 革命之酝酿篇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 革命党人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组织上 思想上 军事上 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 各抒己见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中,中国的两座城市—武昌和南京为成为“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城市”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你选择支持哪一城市?请阐述理由。 武昌 PK 南京 史由证来:请举证! 小辩论 null 1.夺取政权: 2.建立政权: 3.巩固政权 : 4.失去政权: 知识梳理二 革命之进程篇 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武昌首义,各地响应 null 清帝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武昌首义爆发 知识梳理二 1911.10 1912.1 1912.2 1912.3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颁布《临时约法》;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null 典型例题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A 学法指导:如何审题 题干:时间、限制条件(有效信息)、求答项。 选项:根据限制条件对号入座,充分运用排除法。 解读《临时约法》 第1章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2章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 第3、4章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5章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员选举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人员4/5以上之出席,出席人员3/4可决弹劾之 →→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2.第3、4、5章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