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04610

自由研究4 让灯亮起来 说课 课件(18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26259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自由,研究,灯亮,起来,说课,课件
  • cover
课件18张PPT。说课:让灯亮起来目 录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家庭用电”单元中的第一课。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但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让灯亮起来》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电珠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电珠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说教材? 让灯亮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电珠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学情分析?说教材?1 引导学生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当了解小电珠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去让灯亮起来。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学生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让小电珠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23【认知分析】【能力分析】【情感与学习风格分析】教学目标?说教材? 通过观察小电珠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电珠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电珠才会发光。 知识目标?说教法?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说教材?学习方法?说学法?1.结构观察法 ———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电珠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2.自主操作法 ———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头戏。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15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电珠。 3.对比理解法 ———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特色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本课教学中存在着多出对比首先自我认知与活动结果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本认为很容易接亮的小电珠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认为很容易画的电珠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其次多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这些对比是促成学生对电路认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激趣导入?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1、PPT出示美丽夜景照片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知识点1?教学过程?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出小电珠,认识小电珠、电池结构,为成功让灯亮起来奠定基础。 设计思 负极知识点2?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1、提问让灯亮起来还需要哪些材料 2、学生明确实验材料还包括导线与电池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征、用途。 设计意图简单认识让灯亮起来所需材料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 干电池小灯泡电线?教学过程?设计思路知识点3 1、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让灯亮起来。 2、成功让灯亮起来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小电珠连接方法。 3、未成功点亮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连接方式。 4、分析让灯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提问能使小电珠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和电珠的哪些地方 ?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提问:电流我们看不到,但是能够想象它的流动方向,。你能说出这幅连接图中电流的流向吗? 学生猜测后教师PPT演示电流的流向。 知识点4?教学过程?设计思路电池里的电从正极流出来,从小灯泡的一个金属触点流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金属触点流出,经过电线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小灯泡就亮了。 电的流动路线知识点4?教学过程?设计思路知识点5 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 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转播回放学生各种连接方法,互相评价,找出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尚有欠缺的同学继续努力,教会学生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