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0845

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下学期]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793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课,经济建设,为中心,学期
  • cover
课件24张PPT。第20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入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且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方针: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经济体制改革:(一)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列环节。(二)目标: (三)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怎样的经济体制?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材料1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豆腐票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材料1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什么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各种商品的生产 和销售价格,都是由中央统一制定的。 这种排斥市场的僵化的体制,影响了人们 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商品供应的严重 不足,人民消费水平低下。材料2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材料3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4: 在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缓慢, 到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达到1957年水平,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1) 农村改革(2)城市改革(四)、经济体制改革内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到农户,以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各农户在完成上缴国家的农业税、收购任务以及交给集体的外,剩余部分归自己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不是所有制的变革)内容:性质:承包责任制的最早实践者凤阳小岗村的第一份农村改革合同意义: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见书)2、乡镇企业的发展家庭承包责任制普及后,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政府鼓励他们兴办社会急需的行业,扶助他们发展多种经营。是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是农业经济的支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也为国企改革起了示范作用背景:意义: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应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想一想: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革应遵循什么规律?(二)、城市经济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