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原因,认识其对当时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比较、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其作用与历史上的不同评价。培养学生语言阐释能力与历史思辨能力。 【重点归纳】 两条主线:生产与消费;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 三个问题:新政之因;新政之实(综观-新政;归纳-新政、分析-新政、评说-新政);新政之思。 贯彻理念:国家关注民生与引导个人理性消费是盛世和谐的保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PPT图片1927的福特汽车,利用数字“全世界5辆汽车4辆在美国,美国人均占有量5.3人。”中国现在人均占有量6.6人。指出90年差距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柯立芝繁荣。转折1929.10.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一夜之间崩溃原因在哪?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下20世纪的20、30年代的美国。引出本节课题: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学习新课: 第一目:新政之因 当今是一个数字时代,我们就通过分析数据,探寻变化背后的原因。 数据说话:展示PPT并出示问题: 数据1: 问题:生产大发展创造的大量财富是怎么分配的?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提高了吗? 数据2: 问题:“消费信贷”会给企业生产带来什么样的信号? 数据3: 问题:市场的繁荣表像给股市带来什么样的信号?面对股市的变化人们做了什么? 通过刚才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一起来归纳梳理一下经济危机的原因。 归纳总结:学生连连看。以三个逐层推进的逻辑,推出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连出后,教师再讲授其内部关系与结论,引出供需矛盾是主要的也是直接的原因。 独立思考: 1、经济危机爆发后,当时的政府在干什么?有何结果? 引导学生一块说出:时任总统的胡佛却仍标榜自由放任政策可以解决任何难题,这种冷眼旁观,最终使得消费能力跟不上市场供给的矛盾凸显了出来。而政府的行为则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破坏性,迅速传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还记得我们初中课本是怎么形容这场大危机的吗?三个特。 2、面对困境,不同的国家做出了哪些选择? 有的国家选择了法西斯主义,对内集权对外扩张,而将矛盾转移到了国外。 坚持民主制度的国家又将何去何从? 罗斯福以与前总统胡佛苍白乏力形成鲜明对比、温和有力的声音鼓舞民众:相信我,我和我的新政会带领你们回到人间。就职典礼演讲: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鼓舞了民众并获得了民众的热烈支持。 第二目:新政之实 合作探究:三看罗斯福新政(综观?新政) 全面看———新政包括哪些方面? 重点看———新政有何方式特点? 多面看———新政的作用如何? 自主学习:全面看———新政的内容(归纳?新政) 展示问题:新政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具体怎么实施?为了解决经济危机中的什么突出矛盾? 合作探究:重点看———概括新政是如何解决供需矛盾的?(分析?新政) 归纳综合:播放视频:提问:采取何种形式保障新政的施行?(小提示:在思考新政用何种形式的时候可以注意视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独立思考:重点看———新政的特点,新在何处? 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看不见得手--看的见得手 守夜人--守夜人+二老板 分组讨论:思维碰撞:多面看———评说新政。(评说?新政) 问题:你更认同哪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态度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