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10536

10 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 优质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35510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短文,两篇,承天寺,夜游,优质,课件
  • cover
课件28张PPT。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关于“月”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关于“月”的诗句关于“月”的诗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 建《十五夜望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李白《军行》 关于“月”的诗句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关于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黄州。 苏轼政治上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轼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礼部尚书。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他又被一贬再贬,直至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4岁。死后谥“文忠公”。 政治上失意的苏轼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胸怀豁达 积极乐观 张怀民:苏轼的朋友,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关于张怀民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因此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 写作背景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y?)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bǎi)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章分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y?)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宋神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