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19622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5、6页例2、3)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49712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一,间的,6页例,教材,关系,部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第5、6页例2.3) 单元 一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思考有关0的运算。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学习乘法的意义时,自己动手、动脑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 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认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联系。 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猜一猜图片上人物的年龄。 提问:通过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今年10岁,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3倍,老师今年多大? 老师今年30岁,学生今年10岁,老师是学生年龄的几倍? 老师今年30岁,学生今年10岁,老师是学生年龄的几倍? 指名学生计算。 . 猜一猜,独立思考后,讨论结果,并举手汇报。 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计算与应用题巧妙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例2。 ①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②有12枝花,每3枝花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③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回想一下前面的例题,你能解答这些问题吗? 从这三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乘法算式是怎样构成的? 3×4表示4个3相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求得的数叫做积。 除法算式是怎样构成的?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小结:乘除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乘除法是相反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巩固练习 将下列算式的逆运算算式列出来。 15÷5=3 6×7=42 有关0的运算 口算下面各题。 24+0= 13-13= 0+504= 70-0= 0×8= 0÷36= 0÷9= 392×0=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任何数乘0都得0 0除以一个非0数,还得0 0不能做除数! 课堂练习 1.连一连  比一比,谁最快。  .判断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 (2)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又叫乘数,它们所得的结果叫积。( ) (3)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 ) (4)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 ( ) 4. 拓展提高 一篇稿件需要打印,王阿姨每分钟打字84个,18分钟刚好完成,丽丽每分钟打63个,如果让丽丽来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独立思考,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对例题进行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前设置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乐趣。 通过对例题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了乘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在这一部分授课中,重点分析了乘除法的关系。 当堂过关,使学生在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的意义与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除法的意义与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有关0的运算 师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总结。 板书  课件19张PPT。乘、除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人教版 四年级下新知导入通过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我今年30岁。我今年10岁。新知讲解以上三个问题,请你列出算式并计算。10×3=30(岁)30÷10=330÷3=10(岁)新知讲解①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②有12枝花,每3枝花插一瓶,可以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