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2801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上学期]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03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学期
  • cover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51—7 时间 2006.4.4 课题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解放区土改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人民解放区已进入战略反攻;三大战役的胜利。能力:通过对三大战役的进程、演变的分析,培养学生具有探究历史事件变化发展因果关系的能力。思想:认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胜利是整个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教材分析 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难点:战略主攻方向的选择、三大战役进程及示意图。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1.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是什么?2.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导入新课:自学第一个子目:思考回答问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原因 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要求,他们迫切希望获得土地。目的 为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争取人民的支持,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土改,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内容①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②土地改革总路线(学生归纳总结)结果:农民获得土地,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条件 从1946年7月-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歼敌100多万,使敌我力量发生了有利于解放军的变化,为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思考回答解放区土改的原因、目的、内容、意义。(从兵力、后方、人心所向比较得出结论)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总之,国民党的优势减弱,共产党的劣势开始向优势转化。2.方向 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P70《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概况a.1947.6底,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b.陈赓、谢富治率领太岳兵团挺进豫陕鄂。c.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解放区。5.意义:三路大军成品字形阵式,威胁南京和武汉,其他解放区也转入反攻,为战略决战准备了条件。三.伟大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胜利1.条件 从兵力、实力、后方三方面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于是从1948.9-1949.1连续发动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概况 三大战役简表时间名称指挥员战况战果意义1949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攻占锦州,断敌退路长春守敌起义和投降,攻占沈阳解放东北全境基本歼敌主力,大大加速了全国的胜利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碾庄和双堆集歼敌解放徐州陈官庄歼敌奠定解放江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分割包围攻占张家口、天津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胜利原因中共有正确的军事和政治方针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蒋介石集团卖国、溃败,失去民心。解放区土地改革得到广大农民支持成为胜利保证。国民党统治区中共地下工作者和革命群众的配合。历史意义:历时4个月零19天,歼敌(起义、改编)154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东北、华北、华东连成一片,为解放江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从兵力、实力、后方三方面对比分析 教学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