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2807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下学期]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2869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学期
  • cover
课件43张PPT。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第三节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土改总路线:3、意义:翻身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可靠保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土地革命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 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 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从上可知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性质 B、革命对象 C、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国内阶级关系 的变化C目的不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为了反对国民党;抗日战争时期,是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是为了反对国民党.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947.6--1948年秋)1、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的原因是什么?1)可能性: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具备反攻能力。2)必要性:A、可减轻解放区的财力、物力的消耗 B、可调动敌人的兵力,减少陕北和山 东战场的压力。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 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 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的部分任 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 继续地内线作战,歼灭敌人, 收复失地。《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P61材料: 内线作战: 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 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 外线作战: 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 党统治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2、主攻方向中原地区选择:原因:1)敌军防守力量薄弱。2)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练习:1947年6月人民军队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 A、与敌军主力决战 B、全面扩大解放区 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3、战略反攻的展开:1)外线:三支大军挺进中原2)内线:西北、华北、东北战场收复失地。4、历史意义:决定性与转折点。提问:解放战争第二年外线,内线作战情况如何?练习:1947年,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战略态势三、战略决战的胜利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1)军队数量2)士兵的士气3)部队的装备4)后方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280 万365 万优于 敌军不足大为改善略占 优势巩固危机四伏高昂低落 2、三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张家口塘沽 新保安天津 北平先打两头分割包围后取中间1949年1月,接受和平协议率部起义的傅作义将军和周恩来在一起解放军接管北平城防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北平和平解放 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时间、作战方针和战果简表战略 反攻时间作战方针战果1947年 6月底1948年9月─ 11月1948年11月─ 49年1月1948年11月─ 49年1月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47万东北全境解放第一次数量上超过敌人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8年11月55万52万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 人民解放军工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重点4、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1)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握决战时机,正确 选定决定方向,有利地保证胜利。3)解放区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