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0张PPT。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思考: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特征、表现及成因。三大发明外传及影响概况科学家———沈括建筑技术天文学家———郭守敬技术代表科学技术(一)印刷术的发明概况: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 地位:比欧洲早四个多世纪影响:(1)对中国:经济和文化 (2)对世界:对朝鲜和日本 对埃及、欧洲(15世纪) (二)指南针的使用运用:在宋代航海业上已普遍使用①作用于航海业影响:①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②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②作用于对外贸易,对海上丝绸之路③作用于沿海经济,对南北海运的开通等对中国对世界阅读下列材料:(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第38题)。 材料1:《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本,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2: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3: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动力” 材料4: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 ①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②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③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④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三)火药的发展概况:⑴古代炼丹家发明 ⑵唐末用于军事 ⑶北宋(机构)广泛用于军事 ⑷南宋出现管形火器 (5)金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影响:对人类的作战史 对欧洲社会的发展科学家———沈括1.北宋时的著名科学家2.主要贡献: (1)著《梦溪笔谈》一书,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2)改革历日制度,创“十二气历”3.评价: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李约瑟)天文学家———郭守敬两位代表 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时, 英国专家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 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结合史实评述这一观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问题一阅读下表:请回答: ①根据上表指出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就所呈现 的特点。 ②分析呈现表中特征的原因。 ③试析影响科技成就的关键因素有哪些?① 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处于绝对优势,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最主要国家; ②自公元前六世纪起,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401-1000年达最高峰,此后出现下降趋势。(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①中国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相对稳定;②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③中国较长时间农业、手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⑤长期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⑥1000年以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