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4张PPT。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浙江省桐庐第二高级中学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1、过渡时期的含义是什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分两个小阶段:(1)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发挥发展国民经济阶段 (2)1953年到1956年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提出: 目标: 内容:1953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造)3、一五计划的时间跨度和基本任务分别是什么?时间: 基本任务:1953年--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内容分析其突出特点和实质?突出特点: 实质: 建设与改造并举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二、三大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 原则: 方法: 过程:积极发展稳步前进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公有制)典型示范逐步推进自愿互利农业合作化道路思考:建国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根本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 .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 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 .农业生产协作的客观要求 B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方针: 国家资本主义 赎买政策(和平过渡:重要创举) 形式: ? 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监督的特殊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三大改造道路个 体 农 业 ———合作化道路 个体手工业———合作化道路 民族工商业———和平赎买公有制 私有制 3、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956年 三大改造的完成 时间: 标志: 意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三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对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对一部分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够适当,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三、过渡时期两大成就表现: 意义:1、经济成就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工业交通建设成就铁路: 大桥: 公路:宝成 鹰厦 武汉长江大桥 三藏公路一五计划涌现的劳动模范工模:王崇伦 赵梦桃;农模:李顺达2、政治成就:一届人大定宪法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1954年秋 北京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 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代表了...是...是...是1.过渡时期是指 A.从祖国大陆统一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从祖国大陆统一到三大运动胜利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c2.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我国重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华北地区A3.我国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D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B.封建剥削土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