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325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上学期]

日期:2025-04-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93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学期
  • cover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51—7 时间 2006.4.22 课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能力:通过过渡时期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提高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3.思想:通过我国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从而使学生提高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教学难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所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建国初期中共领导全国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过渡时期的概念 含义: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基本任务:一化三改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思考题: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何不同?二.三大改造1.实质: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何谓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2.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1)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2)原则:自愿互利(3)方法:(4)步骤: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方式;赎买 (2)步骤 4.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至1956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这表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标志着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工矿业方面成就突出,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交通运输业:新建成铁路 宝成、鹰厦。这一时期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公路有康藏、青藏、新藏。一批劳模:王崇伦(工)赵梦桃(工)李顺达(农) 四.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1.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首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性质、意义,是掌握的重点。宪法内容:①②③④小结: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颁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为此,从1953年起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着手进行“一化三改”,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更极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要求掌握P101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成就示意图。 教学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