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3455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黄鹤楼送别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77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黄鹤楼
  • cover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能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词句,适度开发课程资源,领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 2、能在朗读中想象并体会古诗悠远飘逸的意境,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增强对诗歌情境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古诗 1、欣赏《烟花三月》歌曲以及美景。 2、师:这首歌叫《烟花三月》,就是根据黄鹤楼送别这段千古美谈创作的,歌曲唱出了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牵挂与不舍。板书:李白 孟浩然???????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3、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讲清楚。 4、朗读诗歌.(指名朗读) 5、读诗就要慢一点,缓一点,读出味道。(齐读)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先自由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理念:这篇文章景美、情深,教者播放《烟花三月》视频歌曲,为学生创设优美情境,欣赏到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景,领略到了黄鹤楼飞檐凌空,长江水的绵延不绝,更增添了一份离别的愁绪伤感,为整首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二、诗话对照、情景同现 1、师: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意思在文中都可以隐隐约约找得到,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和这四句诗相对应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2、学生默读、标画,教师行间巡视。 ? 3、交流。 师:前两句诗相对应的句子,谁找到了?指名朗读。 师:后两句诗相对应的句子谁找到了?指名朗读。 师:找得准,读得也好,声情并茂。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与课文相对应的诗句。 4、朗读体会。 师:我们分组来读一读好吗?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相应的诗。女同学要读好,你们要把男同学带到诗境里面去。配上音乐。 5、师生同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找到与诗句相对应的语句,然后反复对比诵读,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体会到整首诗表达的感情,感受到古诗词奇妙的句式结构以及母语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变。] 三、理解对话、领悟诗情。 1、从大家朗读的声音里,从文字里,从诗里,我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那么诗人和作者想要抒发一种什么感情呢?(朋友之间要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感情.) 2、文中有一个成语表达了这种感情,哪个词?(板书:依依惜别) 3、这个词语在课文的哪一个段落?请你来读一读这句。出示屏幕。 4、同学们,注意到这个“藏”字了吗?他俩为什么要把依依惜别之情藏在心底?又是怎么藏的? 5、试想:在这样的大好春色里,如果孟浩然不去扬州,他会和李白干什么?(欣赏黄鹤楼的美景;把酒言欢;吟诗作对……) 6、小结:是呀,可是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一次的相约却是为了分手,这一次的饮酒却是为了话别,他们心中充满无限的感伤。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最后,李白终于举起了酒杯,说———引读。(第3自然段前一句话) [设计理念: “依依惜别”是课文的文眼,教者紧扣这一词,引导学生走进文字中去咀嚼品味,潜心感悟两位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真情,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对“藏”字的两个问题的追问:“为什么藏?”“怎样藏?”,层层深入,让学生透过字面看到文字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 7、从李白的这段深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不舍之情)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不舍得?(指名回答) 8、从这段话里还能体会到李白的什么?(敬仰之情)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的敬仰之情?(指名回答) “誉满天下”是什么意思?(美名传天下)把这个词语响亮地读。有哪些诗篇誉满天下呢?谁来背诵?(齐背《春晓》) 师:就是这个满腹诗篇的孟浩然,有着高尚的人格,年轻的时候不愿意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