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练习 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普勒效应是由波的干涉引起的 B.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改变 C.只有声波才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 D.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2.当火车匀速向我们驶来时,到达我们之前我们听到的音调将( )。 A.变高了 B.变低了 C.不变化 D.不能确定 3.如图所示,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该图表示的是( )。 A.干涉现象 B.衍射现象 C.反射现象 D.多普勒效应 4.上题中,波源正在移向(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上题中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6.有一种用细绳操纵沿圆周运动飞行的模型飞机,装有内燃发动机作为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站在中心的操纵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忽高忽低地做周期性变化 B.站在中心的操纵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变化的 C.站在场边的观察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忽高忽低地做周期性变化 D.站在场边的观察者听到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变 7.正在报警的警钟,每隔0.5秒响一次,一声接一声地响着,一个人坐在以60千米/时的速度向警钟行驶的火车中,求此人在5分钟内听到声音响声的次数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8.如图为由波源S发出的波某一时刻在介质平面中的情形,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设波源频率为20 Hz,且不运动,而观察者在1 s内由A运动到B,观察者接收到多少个完全波?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多普勒效应是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无论是机械波、电磁波还是光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2.答案:C 解析:由多普勒效应的成因我们知道,当波源与观察者互相接近时,接收到的频率高于声源的原频率,但是由于火车是匀速驶来的,我们听到的声波的频率不变化,音调不变。 3.答案:D 解析:波源运动,造成有的方向波面变密,有的方向波面变疏,在波面变密(变疏)的地方,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这种现象是多普勒效应。 4.答案:A 解析:波源运动时在波源前方的波面变密,后方的波面变疏,据此结合图像可知波源正在向A点移动。 5.答案:B 解析:波源在远离B、C、D点,因此在B、C、D点接收到的频率都小于波源的频率,但是B点接收到的频率最低。 6.答案:C 解析:模型飞机做圆周运动,在任意位置到中心的操纵者距离相同,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变,即音调不变,所以A、B不正确;站在场边的观察者,当模型飞机靠近时,听到的频率变大,音调变高;当模型飞机远离时,听到的频率变小,音调变低,所以C正确,D不正确。 7.答案:629 解析:由题意知声源的频率赫兹。 根据观察者向波源运动接收到的频率公式有 赫兹 5分钟内听到响声次数n=tf′=5×60×2×=629 即5分钟内人听到声音响声的次数是629。 8.答案:19 解析: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等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如果观察者不动,则1 s内,观察者接收的完全波的个数应为20个,然而当观察者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能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正好比不运动时少1个,即他只接收到19个完全波。 《多普勒效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⑵ 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的区别。 ⑶ 知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相互靠近(远离)时,接收频率大于(小于)发出频率。 ⑷ 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了解多普勒效应,提高学生对波的认识水平。 ⑵ 通过多普勒效应形成过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