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37104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上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3008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8课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思想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特别是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最大。 本课主要介绍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以后学习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基础。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百家争鸣的背景分析,使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2、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探究儒家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3、了解道家、法家、墨家主要人物和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诸子百家的历史资料、图片等,为学习新课储备基础知识,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信息处理方法。 2、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让学生填图,复习夏、商、周的社会变革有关知识。 2、视频导入。播放《百家讲坛》于丹讲述《论语》的片段,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百家争鸣 1、概念解析:让学生阅读课文,在街上的帮助下归纳下列概念: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在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阅读回答: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以下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结合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等方面分析。 ) 材料一: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己悉矣。 ———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二: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丘明《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三: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人。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材料四: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教师总结: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1)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 (2)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3)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 (4)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 (5)现实需要: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总之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3、归纳记忆:“百家”主要流派 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必要时给予学生适当帮助,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 商鞅、韩非子、李斯 墨家: 墨子 (二)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1、分组活动:让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分别代表儒、道、法、墨,概括其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并请每组一个代表总结发言,给大家展示其成果。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儒家 孔子 “仁”、克己复礼、以德治民、“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