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4758

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下学期]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812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战略,反攻,决战,学期
  • cover
课件26张PPT。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第三章 第三节 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回顾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情况:请回答:1、在战场上,国民党反动派在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战略特点是怎样?结果如何?2、在后方,国统区和解放区有什么截然不同的情况?这些情况说明什么?由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结果都被人民解放军粉碎。国统区危机四伏,而解放区因为进行了土地改革,人民群众积极 生产,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使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了可靠的 保证。说明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终被人民抛弃,而解放军 为人民而战,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也说 明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的时机已经到来。 一、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时间和标志主攻方向战略目的意义1947年6月,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原地区(原因)打乱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其统治 中心南京和武汉。对扭转全国战局起决定作用,是人民解放 军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主攻方向?理由: ①中原地区敌人力量空虚(主力在陕北和山东) ②中原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 ③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可以威胁南京和武汉返回请思考:西安 延安孟良崮豫皖苏南京武汉豫陕鄂两翼牵制三军配合太岳兵团刘邓大军华东解放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示意图二、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胜利条件时机决战意义胜利原因解放军:数量迅增;装备改善,战斗力提高;完成土改, 后方巩固,后援充足。 国民党:数量速降;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处境孤立。国民党实行重点防御,东北是撤是守,举棋不定。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 全中国奠定了基础。①领导正确:抓住时机,定准方向。 ②解放军英勇奋战,人民大力支援。 ③地下党和革命群众积极配合。 ④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空前孤立。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280 万优于 敌军大为改善巩固高昂365 万不足略占 优势危机四伏低落战略决战前国民党主力部队分布情况图首战东北?东北卫立煌集团48万华北傅作义集团60万华东刘峙集团60万中原白崇禧集团75万西北胡宗南30万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的原因1、在兵力上我军占优势:我军有正规军70万, 地方军30万;而敌军只有48万。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是撤是守, 举棋不定。 3、我军后方巩固,后援充足。有利条件1、解放军消灭东北敌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 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 2、东北解放,可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 人民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战略考虑返回沈阳黑山锦州长春北平张家口新保安碾庄陈官庄天津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淮海战役 各个击破三大战役示意图双堆集徐州1948年 9-11月各个击破 三大战役简况表1948年11月 ~1949年1月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东北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瓮中捉鳖关门打狗解放东北,歼灭 和改编敌人47多 万人。解放长江以北中 下游地区,歼灭 和改编敌人55万 多人。解放华北全境, 歼灭和改编敌人 52万多人。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陈毅司令员的话说明了什么? 2、请结合课文,以具体史实说明。 巩固练习:1、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 其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一地区( ) A、群众基础良好 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 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 D、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3、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后 B、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后 C、三大战役结束后 D、渡江战役胜利后2、毛泽东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