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48394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21 七律 长征(2课时)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32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 cover
课题:七律·长征 总课时:2教时 本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熟悉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包含的感情; 技能:朗读背诵全诗。 能力:了解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情意:学习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对策:指导读准字音,如“逶迤”、“走泥丸”等词语;指导读通句子,注意停顿;让学生边读边想着画面。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谈话引出学生示题,解题:长征?本文长征是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二、资料交流,出课件,背景简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回顾长征,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 三、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朗读悟诗境 1、诗歌知识 (1)板书:七律 。 什么叫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2)简介毛泽东。 2、朗读、背诵悟诗境 (1)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学生在书上标记停顿节奏。随班生读课文 修改: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2)学生试读。指一生朗读,其他同学正音,同时质疑。 (3)交流:从诗的朗读中整体感知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集体诗歌朗读,读得字正腔圆。 四、生字书写指导。 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硬笔习字册书写。 六、板书设计: 21、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题:21、七律·长征 总课时:2教时 本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包含的感情; 技能:朗读背诵全诗。 能力:了解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情意:学习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