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53370

安徽省各地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547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安徽省,语文,鉴赏,古代诗歌,汇编,精选
  • cover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池州期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满分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 陈 亮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注:①淳熙十五年岁末陈亮跋涉数百里,到江西上饶探访辛弃疾。别后二人曾作调多首反复赠答。据词中却忆去年风雪”一语,知作于淳熙十六年。②次骨,至骨。③用刘备批驳许汜求田问舍的典故。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尹、诸葛亮那样的事业,只有在位者才能去做,平民百姓是无法去做的,所以说尽了等于没说。 B.“樽酒”四句既忆去年相聚的欢欣也有眼前关山阻隔互相思念的痛苦,还有志难酬而早生自发的悲愤。 C.“天下”二句是说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适,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卖刀剑换买锄犁一类耕田的铁器。 D.其文辞典丽宏富,平易自然,用语曲折摇曳之致,即兼具精警奇肆与蕴藉含蓄之美,极富艺术感染。 15.这首词有雄深悲壮的特色:慷慨中见幽郁,苍劲中含凄惋。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赏析这一特色。(6分) 14.C【解析】(C项所谓“天下适安”,实是“天下苟安”,诗句是词人的愤慨之语。) 15.【解析】①下片词前四句从离别的愁苦中挣脱岀来,写建功立业之志,奔放雄豪,表达了古来英雄豪杰皆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故不须以离别为念的慷慨。②中间四句谓友人虽远隔千里,而情分亲厚,肝胆相照;用典故,盛赞故人豪气,也是对此辈苟安的痛斥,情辞冷峻。③末四句总写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恨,深蕴忧国忧民之意,声泪俱下。(每条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蚌埠一检(期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人洞庭 宋 湘 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 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 深夜有神觞正则①,孤舟无酒酹湘灵。 灯前欲读悲秋赋②,又怕鱼龙跋浪听。 【注】①正则:屈原自云名正则,字灵均。②悲秋赋:此处指宋玉的《九辩》,该作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小人的险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愁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一二句重复使用“长江”,三四句重复使用“湖”,这样就把作者离长江、入洞庭、后中顾长江、前瞻洞庭这一过程写得一气贯穿。 B.“何许”“终古”,一虚一实,不定语气和肯定语气相交织,造成了空间上的纵深感和时间上的开阔感;“终古”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 C.“深夜”渲染环境的神秘气氛,表示诗人夜深时犹在追想屈原和湘水之神,突出了屈原的可敬,也为下文“孤舟”上的活动点出时间。 D.“深夜有神觞正则”一句言屈原灵魂不灭,夜间的湖上不时传来神秘的声音,像是神灵也在为这位忠直之士鸣不平,至今犹在祭奠他。 15.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14.(3分)B 15.(6分) ① 赞美。“湖中之水大何许”,表现出作者对广阔洞庭的赞美之意。 ② 景仰与缅怀。“有神觞正则”,写神灵祭奠屈原,实为作者在深夜追思忠贞爱国的屈原。 ③ 抑郁不平。因政治黑暗、君王昏庸,作者“欲读悲秋赋”,以抒抑郁不平的愁绪。 ④ 焦虑与无奈。“又怕鱼龙跋浪听”,因小人当道,作者不敢缅怀古人,不敢抒发胸臆,充满焦虑与无奈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芜湖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舟次高舍书事① 陈与义 涨水东流满眼黄,泊舟高舍更情伤。 一川木叶明秋序,两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