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49张PPT。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1 李鸿章 曾国藩第二节洋务运动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2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3背景 原因 过程 内容 结局 评价洋务运动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4 19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看来,当务之急在于消灭尚在进行反清斗争的人民革命势力,对侵略者必须力保中外友好。为此,清政府除设立总理衙门外,还推行了“洋务运动”。内忧外患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5 洋务: 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6 洋务运动 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 、 “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7洋务派的出现(根本原因) 慈禧太后对洋务派的暂时支持 总理衙门的推动实力派总督和巡抚的积极参与 洋务运动开展的原因(内忧外患的形势)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1)曾国藩奕訢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9洋务派的代表人物(2)李鸿章左宗棠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10洋务派的代表人物(3)张之洞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11材料1: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3: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引自《筹办夷务始末》 回答: ①以上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出现在什么时期?目的是什么? ②材料1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③材料2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④材料2与材料3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12 ①洋务派的主张,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剿发捻、勤远略” ②先购买,再仿造。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③不正确,看不到封建制度的落后。 ④都主张购买外国武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自强的途径。 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13 材料1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材料2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倭仁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分析说明洋务派和顽固派有何异同点。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14 主张因循守旧,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因而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 不同点 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相同点 倭仁等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代表人物顽固派洋务派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15清末有人说:“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一观点属于(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B2019/2/24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16洋务派与顽固派主要的分歧是 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 C.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D.要不要师夷长技以自强 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 D.利用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