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59358

部编九下语文3 短诗五首课件(68张ppt)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48908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九下,语文,短诗,五首,课件,68张
  • cover
课件68张PPT。3 短诗五首 月夜 沈尹默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断章 卞之琳 风雨吟 芦荻 统一 聂鲁达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重点) 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难点) 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重点)月 夜 沈尹默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科学”与“民主”,个体意识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少见“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突出风的冷凄,给人一种萧索的感受。叠词既描绘出霜风寒月的情境,又增添了诗歌的意蕴。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野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里,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试着简要分析这一句诗的写法和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萧森及人物的孤独,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环境描写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突出“我”独立不倚。烘托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如何理解这一句所体现的精神? 写出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月夜》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月夜大树“我”独立不倚意境美 《月夜》中,诗人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1.意境清新,含而不露。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 意境的创造。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 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 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显得清新质朴, 含而不露。2.手法多样,语气委婉。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 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 “我”。而白描手法的运用,更使诗中“我”显 得卓然独立。此外,诗中动词“照”“靠”押韵, 却在每行诗末缀以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 节奏舒缓自然。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随口吟成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有“雨巷诗人”的称号。他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代表。 代表作有《雨巷》《狱中题壁》,诗集《望舒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