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59862

【解析版】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742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8-2019,历史,期中,学期,高二,学年
  • cover
2018-2019学年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枫叶国际学校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 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 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 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答案】D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变革决定政治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显著变革引起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社会矛盾、阶级关系、人才、思想、制度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是D项的表现,不是最主要原因,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百家争鸣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最主要原因”和对百家争鸣的背景的识记。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对百家争鸣的背景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2. 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  ) A. 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 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 “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 D. 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孔子的“修已以安百姓”,孟子的“斯有不忍人之政”和荀子主张讲求王道仁义,说明儒家思想家都主张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结合起来,故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礼乐制度,故B项错误; “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是孔子“仁”的思想的核心内容,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部分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封建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 3.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思想反对贵贱有序的等级制度,主张选贤任能,这是墨家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 A项的主张与材料相反,排除。 B项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排除。 C项主张无为而治,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墨家思想主张。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的意思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对墨家思想主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 树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