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68346

广东省各地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1095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广东省,各地,2019届,高三,最新,语文
  • cover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清远期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题。 秋兴八首①(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②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秋兴八首:大历元年(766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所作,共8首。②织女:指昆明池中的织女石。③菰米:多年生水草草本植物,又叫茭白,呈黑褐色,可食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的“汉时功”“武帝旌旗”,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洋溢着欢快的抒彩。 B.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池中粉荷纷纷凋落。该联借助菰米、莲蓬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秋的冷落凄凉。 C.尾联中“鸟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路陡峭唯有飞鸟可行,借关山阻隔之痛,反映诗人政治上的坎坷艰难。 D.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的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契合,意境苍凉,感情真切。 15.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富有韵味?请指出来并加以赏析。(6分) 14.【答案】A(3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A项中“汉时功”“武帝族旗“不是写汉武帝时期,而是借指唐朝曾经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 15.【答案】 “虚”和“动”。①“虚”有“空对”之意,(写“虚对”或“搁置”等意都对)(1分)写出了昆明池中的织女(或“织机、织物”)空对夜月、辜负清秋月色的情景。(1分) ②“动”即“抖动”之意,(写“摆动”“晃动”“波动”等意都对)(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石鲸的鳞片似乎在秋风中兀自抖动的画面,让静的事物有了动态感。(1分) ③两个字一静一动(或以动写静),描绘出昆明池的清幽凄冷的环境气氛,烘托出诗人凄凉寂寞的心情,也暗指唐王朝国运衰颓的现实。(2分),共6分。   (学生写出两字,但没分析不给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八首》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兴八首(其七)》参考赏析 这一首由曲江头写到昆明池是“故国思”的内容之三,以精丽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抒写对昆明池的怀想。既展现当年唐朝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物产富饶的历史画面,又慨叹往事不堪回首,长安远离,心事茫然。抒发了自己旅居夔州欲归不得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借汉指唐,用想象中的威武场面颂扬了盛唐的强大,昆明池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汉武帝为了操练一支水军,仿照云南滇池而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飘扬,甚为壮观,玄宗亦曾置船于此。这两句表面上是咏史,实际上借汉指唐,亦古亦今,从自古带到本朝,是对唐朝昔日国力的美好追忆。 颔联二句笔锋一转,想象今日昆明池的荒凉景象,抒发怀古伤今的悲痛心情写昆明池的贵重文物。织女指织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