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7747

辛亥革命教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28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辛亥革命,教案,江苏省,连云,港市,榆县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 必修1 赣榆城头高级中学 彭揽月 教材内容: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民主化方向发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民主的斗争与探索。清末,资产阶级组建了政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1)、结合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归纳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条件,如群众基础、起义前的准备、客观方面的有利条件等等。关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可以放映一段相关的影视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教材中“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使学生明白清王朝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用重要条文,归纳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等具体内涵,既使学生真切感受这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又使内容简单化便于学生记忆。 (3)、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和教训,(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论从史出,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分析。 (4)、辛亥革命的成败及其评价很易搞成生硬的一言堂形式,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有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让学生分组讨论。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迫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设问:歌词中“揖美迫欧,旧邦新造”如何理解?“五色旗”是我国什么时期的国旗?要想了解这些,今天我们来学习辛亥革命。 2.目标导航 用CAT课件演示下表: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体会”,教师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的具体指向。 了解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理解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体会 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 3.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归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问题进行探讨) 一、辛亥革命的条件 请学生阅读模块一“武昌起义”归纳出同盟会成立的背景及条件、目的、组成、性质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同盟会成立―――革命政党的建立 背景:①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19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