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91796

长春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古诗四首 游园不值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512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长春,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
  • cover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首诗中的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4、通过品读,感受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体悟心灵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感受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寻觅春迹,导入古诗 1、(播放视频)欣赏着这美丽的春景,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或诗句? 2、听着这美妙的旋律,让我们想到古诗的韵律美。古诗可以吟,还可以唱,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著名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今天我们也来学着推敲推敲。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雨过天晴,我们跟着叶绍翁一起———(游园)在游园的路上推敲推敲这———(不值) 2、“值”,意思是?(相遇)“不值”呢?( 没有相遇)用两个字概括?(不遇,师板书。) 3、我们在“不遇”中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一读,再聊一聊。(指名读) 4、据说古人吟诵讲平仄。我们这么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也是创新。那我们就试着把一声、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声、四声的字呢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比如“怜”是第几声? “齿”呢? 看看这首七言诗,该怎么读出诗味?自己先练一练。 指名读、评价 5、“诗”读百遍,其义自现。游园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苍苔,柴扉,还有红杏。)(指名读) ①????理解“柴扉”,就是柴门,是用木棍和树枝编成的一个门。 (课件出示四扇门):与前两扇门比较,这扇柴扉怎么样? 指名读诗句,感受柴扉的特别。 ②理解“苍苔”,一种绿色的植物,一般都是长在石头上,一些石缝里面和潮湿的地方。 (出示图片)给你怎样的感觉? 师生齐读“应怜……”。 ③理解“红杏”,它一般在春天的时候开花。 (出示图片)二月,正是莘莘学子要进京赶考,抬头望着那杏花,企盼给他带来希望,所以,杏花也叫及第花。“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师: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地赞叹他所见的这枝。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一枝红杏来吧!(生齐读。) 师:就这样,绿绿的苍苔,染着我们的眼睛;红红的杏花,沁着我们的心脾;简单的柴扉,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回归。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体会春天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愉悦。(古筝起,师生齐读。) 三、精读诗句,感悟诗情 师:这就是我们游园的所遇。这样的一座普通的园,这样自然而然的景物,我们对此赋予了怎样的感情?从这首诗中的哪个字的字形看出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的“怜”? 1、“怜”苍苔 ①“怜”就是喜爱的意思。从“印”看出来“怜”苍苔。 ②理解“木屐” ③指名学诗人走路,感受对苍苔的喜爱和怜惜。 ④叶绍翁最初用的是“应嫌屐齿印苍苔。”比较“怜”与“嫌”。 齐读诗句,体会对苍苔特别的爱。 2、“怜”柴扉 ①“扣”, 意思是?(敲) ②比较扣和敲,指名用动作区分。 ③体会“久”。 ④师生一边“扣”,一边朗读诗句。 3、“怜”红杏 ①这两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到对红杏的“怜”?(出) ②出示: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你能对比着讲讲吗? ③这枝红杏还有特别的地方,就是-- “一”和谁相对?(满) 师:既然“一”相对于“满”,红杏越多不更能说明春色满园吗?让我们把这句改一下。(分别改成“三”“十”)生讨论 把两句连起来齐读,再次体会这因“关”而“出”,因“一”而“满”的对红杏的特别的珍爱! 4、和红杏对话 ①如果你就是这冲出墙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