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93378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贯通课件(9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61797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
    中 国 古 代 史 复习“经”线 专题纵向贯通 第一部分 专题贯通 (一) 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理清发展线索 中央体制 ———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 隋唐(完善) 西汉(发展) 秦朝(创立) 先秦(萌芽) 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时期 清朝(顶峰) 明朝(强化) 元朝(加强) 宋朝(加强) ———从“公天下”到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体制 发展历程 时期 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唐朝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朝 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秦朝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周代 发展历程 时期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明朝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 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 宋朝 选官制度 ———从贵族政治到影响深远的科举取士 发展历程 时期 察举制 ①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 ②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 两汉 军功爵制 ①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 ②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 战国 秦朝 汉初 世官制 ①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②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 夏、商、 西周 发展历程 时期 科举制 ①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②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隋唐 宋朝 明清 九品中正制 ①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 ②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 魏晋 南北 朝 洞悉史界新说 优 势 郡县制为新型土地占有关系的形成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郡县制为国家治理由贵族政治模式向官僚政治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户籍制、监察制、考课制、俸禄制等等各项制度,也随着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与不断完善而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郡县制为实现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全国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或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郡县制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育与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由此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 弊端 郡县制下,逼迫官员只顾上面脸色、不向下面负责,短期化、形式主义、官官相护渐成致命缺陷 郡县制紧紧围绕以君主专制为内核的中央王室即中央政府这个政治中心运转,很容易形成“内重外轻”的模式,从而导致闭关自守、积贫积弱的格局 郡县制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充当了“基石”的角色,没有郡县制就很难建设中央集权,更无法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的政治局面 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 专题贯通 (八) 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 理清发展线索 大国崛起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连成一体 发展历程 时期 早期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崛起 ①荷兰 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