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498004

21《庄子》二则 教案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24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庄子,二则,教案
  • cover
21 《庄子》二则 ◇教材分析◇ 《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文章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展现了大鹏迁徙的壮丽图景,反映了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以及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描写了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所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生平、思想主张。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3.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落实“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2.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难点:体会庄子的语言特色,理解两则故事阐述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的灵感便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鲲之大(kūn)    徙于南冥(xǐ) 抟扶摇(tuán) 至极邪(yé)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通假字] 北冥有鱼(同“溟”,海) 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一词多义] 息 [古今异义] ①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发怒)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海上运输) ③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 ④志怪者也(古义:记载。今义:表示志向等) ⑤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名词作状语,向上)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中的文章,想象雄奇瑰丽,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故事说理,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评价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三、学习新课《北冥有鱼》 步骤一:指导朗读,疏通文义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查一学生朗读,强调字词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义,并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补充总结。 5.朗读课文,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步骤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北冥有鱼》开头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部分展现了大鹏怎样的形象?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明确: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起直飞时气势宏伟、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鲲鹏的形象,“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2.阅读“天之苍苍”到结尾部分。这部分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感慨。 步骤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文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