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511294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1 1.1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教案 学案 课件 共3份)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31003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8-2019,及其,3份,课件,学案,教案
    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学 习 目 标 知 识 脉 络(教师用书独具) 1.知道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及带电本质.(重点) 2.掌握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步骤.(难点) 3.知道正、负电荷的规定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重点)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会分析静电现象.(重点) 5.了解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知识梳理] 一、静电的产生 1.三种起电方式(如图1-1-1所示) 图1-1-1 (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2.电荷的性质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静电感应:导体因受到附近带电体的影响而带电的现象. 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 1.原子结构: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呈电中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3.物体带电 (1)实质:电子发生转移,电子数与质子数不变. (2)结果: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1.静电的应用 (1)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利用静电力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或分布. (2)应用:静电应用有激光打印、静电喷雾、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2.静电的防护 (1)静电危害产生原因:静电力和静电火花. (2)防护方法:尽快把静电导走,如印刷车间内保持适当的湿度,传送带上镀银,油罐车车尾拖地铁链等. [基础自测] 1.思考判断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一导体靠近带正电的物体,其靠近端带负电.(√) (3)带电体靠近导体,导体感应起电,拿走带电体,导体仍然带电.(×) [提示] 拿走带电体,原来感应的电荷重新中和,导体不带电. (4)两个物体之间或物体的各部分之间能转移的是电子和正电荷.(×) [提示] 转移的是电子. (5)电荷的中和现象实质是正、负电荷的结合过程.(√) (6)在电荷转移和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对整个系统而言,电荷是守恒的.(√) (7)室内栽花种草可有效防止静电.(√) (8)家用电器上的接地线能防止静电危害.(√) 2.如图1-1-2所示,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起电的过程中(  ) 图1-1-2 A.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B.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C.玻璃棒得到电子带正电 D.玻璃棒带正电,丝绸不带电 B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其原因是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使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选项B正确.] 3.金属球A带上+8q的电荷,另一相同的金属球B带上-2q的电荷.现将A、B两金属球接触后分开,则金属球B所带的电荷量为(  ) A.-3q     B.+3q C.+5q D.+6q B [相同的金属球A、B带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量先抵消再平分,即接触分开后A、B两金属球所带的电荷量均为=+3q,只有选项B正确.] 在下列各种措施中,目的是利用静电作用的是(  ) A.电视机后盖上开有许多小孔 B.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避雷针 C.静电喷涂 D.油罐车后拖着铁链 C [电视机的机壳上有许多小孔是为了把各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掉,A错误;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和油罐车上的搭地铁链是为了把产生的静电导走,属于静电的防止,B、D错误;喷枪喷出的油漆微粒带正电,因相互排斥而散开,形成雾状,被喷涂的物体带负电,对雾状油漆产生引力,把油漆吸到表面,属于静电应用,C正确.]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三种起电方式 1.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摩擦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