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11842

16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901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xīn)   案牍(dú) 2.用“/”给下列语句划分节奏。(标两处) 无/丝竹/之乱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灵验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谈笑有鸿儒  鸿:大 (6)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3)无案牍之劳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5.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唐代(朝代)的刘禹锡,有“诗豪”之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章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4)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02  课内精读 阅读《陋室铭》,回答下面的问题。 7.文章题为“陋室铭”,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陋室,而写山水?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不陋。 8.作者赞扬简陋居室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自己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9.陋室具有哪些特点? ①自然环境清幽;②往来人物不俗;③主人生活情趣高雅。 10.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陋室,有什么作用? 意在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同时也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03  拓展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2)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3)尝著《五柳先生传》 尝:曾经 (4)未尝有喜愠之色 愠:生气,恼怒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有名)了。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13.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借陋室来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14.【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 【甲】文主要表现了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雅;【乙】文主要表现了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志趣高雅、不拘束、真性情等)。 附【乙】文参考译文: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怀有高远志向,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