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41张PPT。九年级历史(岳麓版)下册第34课 美苏冷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冷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势下形成的。 (2)知道美国为遏制苏联,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标志着冷战的开始。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此反击美国的遏制。知道两大军事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2.能力目标 (1)通过了解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了解美苏争霸的大致进程、特点,体会美苏之间“既紧张又缓和”的关系,培养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历史地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充分掌握历史事实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分析,提高对史实的理性认识,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中国要提高国际地位,就必须发展综合国力。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冷战”一词的由来二、新课讲解———从盟友变成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战胜威胁人类生存的共同敌人———德、意、日法西斯,携起手来并肩作战。随着德、意、日法西斯的溃败,美苏战时结盟的基础不复存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和对抗重新浮现,特别是美苏两国所追求的战略目标发生严重对立,双方开始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美苏两国因为各自的利益,从二战时期的盟友变成了敌人,所谓的“一山不容二虎”,美苏都想成为世界霸主,争斗是难免的,二战刚刚结束,再次出现战争恐怕美苏两国难以承受,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之间展开了对峙。材料一:战后美国实力简表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冷战原因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冷战开始的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依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②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军事力量与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③双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在共同的敌人消除后,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取代了战时的友好与合作。 (2)冷战的开始 ①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②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对希土危机为借口,在向国会宣读的咨文中强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