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514254

部编版三下语文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47030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三下,语文,第三,单元,第九
  • cover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后世誉为“诗佛”。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题称之为“山东”。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暝》《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此处指华山以东。 重阳节习俗 登高 插茱萸 吃重阳糕 喝菊花酒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认为可以避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字词解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山东:此处指华(huà)山以东。 独:单独。 异乡:他乡。异:另外的,别的。 逢:遇到。佳节:指重阳节。 字词解释 倍(bèi)思亲:加倍地思念亲人。倍:加倍。 遥:远。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茱(zhū)萸(yú):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客,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 诗 词 讲 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表达了诗人孤独和对家人深沉思念的情感。“独”和“异”写出了诗人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孤独之感;“思亲”写出了诗人想念亲人的感情,“倍”让情感更浓烈。 诗 词 讲 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带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诗 词 讲 解 茱萸历代都被作为佩饰、辟邪之物,有多种药物用途。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考:重阳之日,诗人想到了哪些场景?他的心情怎样? 诗 词 讲 解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想到了家乡的兄弟们登上高处,每个人身上都插上了茱萸,但唯独少了自己。“少一人”写出了诗人不能与亲人团聚而异常遗憾的心情。 诗 词 讲 解 情景结合,自说诗意 在异乡 为异客 逢佳节 倍思亲 登高处 插茱萸 少一人 想家乡 倍感孤单 情景交融 思念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结构梳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描写自己独处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戴茱萸的情景,用“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了自己思乡怀亲的感情。 主题 拓展延伸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还有: 乞巧 林杰 (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描写传统节日的名句。 春节: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 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清明节: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端午节: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其三)》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 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 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总把新桃换旧符 牧童遥指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